我们治愈了土地的创伤
土地治愈了我们的孤独
——谦益新农人 杨文杰

· 稻田边,小杨展示壮硕的臂膀

黄梅大庙村,每到下午6点多,聚在路边聊天的爷爷奶奶们都会齐刷刷看向路的尽头,随着突突突的引擎声,一辆装满农具的三轮摩托从路的尽头闯过来,开车的小年轻油门到底,一脸轻松,蹲坐在后车斗的小伙伴紧紧抓牢,一脸紧张,聚在路边的爷爷奶奶们习以为常,一脸微笑。

这位驾车的小年轻,就是谦益90后新农人杨文杰。每次后车斗小伙伴颤颤巍巍下车后都会提醒一句:“下坡要带刹啊。”文杰一脸嫌弃:“带刹多不过瘾。”

文杰车开得飞快,活也干得飞快。80多斤的饼肥扛起来就走,育秧的播种机操作得特别溜,收割时干到深夜也毫不含糊。

一年时间,文杰从农业小白到成为婺源基地负责人,问他成为新农人后最大感受是什么,他说:“在稻田间走上一圈,你会发现所有的坏情绪都会消弭。”

服装设计师的田园梦

· 小杨在婺源负责种植的稻田

文杰大学时的专业和农业毫不沾边——服装设计。虽然文杰小时候接触过土地,但他从没在田地里正儿八经耕作过,问起文杰为什么想从事农业,文杰回答:“可能我心里有个田园梦。”

大学毕业后的文杰做过服装设计的工作,也在园博园做过志愿者,城市的生活很丰富,但文杰总觉得内心有一块缺失,却不知道用什么去填补。

2019年,又一次换工作,文杰在招聘平台刷啊刷,公司很多却都不是想要的。可能是被心中的田园梦指引,文杰看到谦益招聘信息,当时正在招种植管理人员,就在那一天,文杰找到谦益的公众号“简箪良食”,看完了公众号里所有文章及视频,看完了明攀的《为农八年,那头在风口上潜伏的猪》。

震撼、感动、向往,第二天文杰就郑重投出简历。

农业小白的升级之路

如愿进入谦益的文杰被分配到大庙基地,刚到基地的文杰信心满满,“水稻不就是育种、插秧、除草、收割吗,等水稻都栽到田里,等着它们熟就好了。”

种水稻要懂土壤和绿肥的关系,要了解水稻种植步骤、稻谷生长过程、田间生物对水稻的影响,实际上手才知道,种地远比想象的要难。

2019年5月底,正是育秧的关健时刻,辛苦一天将出芽的稻谷安置在秧盘里,第二天发现秧盘被糟蹋得一塌糊涂——野猪来了!
谦益的理念是“敬天爱人 万物共生”,不能伤害野猪,只能在田边防守,每片新播种的秧田都得留人守夜。

文杰和基地小伙伴们变身谷种卫兵,连续半个月,白天育秧干农活,晚上搭帐篷熬夜守秧田,24小时连续作战,对心理、身体都是极限挑战。

熬过了艰难的育秧期,大庙基地开始尝试养鸭除草,找不到合适的赶鸭人,文杰只能自己上,2000多只小黄鸭入驻大庙基地不久,就出现各种问题,每天都会有小黄鸭离开,文杰很难受,慢慢的小黄鸭只剩下600只左右,这也让文杰也意识到理论要走在实践前面,对于农业,自己还是太不懂了。

不断的挫折,让文杰沉下心,真正了解农业,学习、理解自然农法耕种方式,一年的磨砺,飞车的小年轻渐渐成熟。

土地治愈我们的孤独

· 总部小伙伴来看望,小杨特别高兴

2020年初,文杰奔赴谦益江西基地,婺源思溪。

刚到婺源,文杰就开始养小黄鸭,吸收大庙基地的经验,这次文杰请来了有四十年养鸭经验的老师傅,跟着老师傅学习养鸭,1400多只小黄鸭终于平安长大,成为稻田除草小能手。

顺利并未持续多久,6月开始阴雨连绵连,短短时间发生三次洪水,大水冲走了一些小黄鸭,也冲毁了部分稻田。

熬过了洪水,在稻谷扬花抽穗的关键期,又遇上整整一周的雨,稻谷的花粉被打掉,长出了一些秕谷(籽粒不饱满的稻谷)。9月份,白糯出现比较严重的颈瘟病,感染了70亩,减产很多。

种种情况,让婺源基地减产30%以上,文杰多少有些无奈,真切感受到农业还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。

婺源基地的生活比较单调,文杰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,到稻田和阿姨们一起工作,中午简单休息下,下午2点继续干活,两点一线,有些孤独。

没有可以说话的同龄人,文杰看电影、练书法,自己写的“道法自然”四个字被挂在墙头,也是他的心之所向。

偶尔接到父母的电话,父母最关心的是对象问题,这让文杰感觉有点发愁,对象怎么找,哪里找,偶尔会有游客出现在附近的延村,遇到年轻的小姑娘,他也腼腆的不敢主动搭讪,文杰说:“稻谷就是我的女朋友。”

11月,收割期阳光普照,天气很给力,远处的稻子变得金黄,文杰的内心也彷佛蔓延出了一片稻谷,黄灿灿的,随风而起充满力量。

他置身于稻谷之中,耀眼明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