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在树上的鸟儿,
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,
因为她相信的不是树枝,
而是她自己的翅膀。
当你学会依靠自己的时候,
你自然无所畏惧了。

一. 农业小白到基地负责人

李春晖,谦益江西婺源基地负责人。

小伙伴都说春晖在婺源基地很招当地村民们喜欢,如果不是已经成家,还有一个4岁的女儿,春晖搞不好就成了婺源女婿。

在来谦益前,春晖没种过地,凭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一股热情地来了,春晖的这股热情来自哪里,继续看就知道咯。

从进入公司到成为婺源基地负责人,春晖只用了四个月。前期跟着农业技术顾问学习种植理论,再到田间进行秧田选择、浸种、催芽、耕田、播种、管水等一系列种植流程,四个月里春晖算是上了半个农业大学。

而与现实大学不同的是,这里没有书本、没有课堂,一切在田地里边做边学……四个月里春晖学得很带劲,各种操作和流程都能很快掌握,知其原也知其所以原,他说:“特别喜欢踩着泥巴晒着太阳,或许他注定为农业而生。”

二.  爱田野不爱零食

○ 稻田拔除杂草○ 地头整理杂草

春晖小时候体质不太好,特别喜欢呆在田野间,感觉和大自然接触非常舒服,仿佛能接受大自然的滋养,最大的爱好就是一个人到山林里畅游、发呆……

“是药三分毒”,课堂上生物老师的一句话让春晖开始有意识的注重饮食健康,从初中开始感冒发烧全靠自愈,不吃药、不打针,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十几年,身体越来越健康。

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泡面和饼干,春晖不吃,他说:“上学时候就给自己定了吃东西的原则,任何食物有较多添加剂就不吃,以前是克制,现在是习惯成自然。”

大学毕业后春晖创业,开了家奶茶店,生意不错,但他说:“虽然尽量控制着奶茶品质,但自己从来都很少喝,鲜榨果汁是首选。”

生活顺风顺水,但春晖知道,有一粒种子一直在心里,即将发芽……

三.  三次亲密接触下定一个决心

春晖说他从小就有一个农场梦,希望每天陪着牛羊马……2015年,心底的农场梦越发强烈了,虽然奶茶生意不错,但少有开心的感觉,难有相投的朋友,苏醒的心一直在思考“我想过什么生活?”

第一次看到李明攀的故事,春晖就被谦益“与土地真诚对话,动物吃剩下的才是人类的”理念所触动,原来人与自然可以如此和谐平等,遂对谦益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尝试购买了大米和面粉,是春晖与谦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。大米有米香,面粉也有麦香,感觉确实很不一样,开始持续关注谦益的各种消息。

与谦益的第二次亲密接触,是2016年,在公众号上看到小马哥的新农人故事,很是向往,于是在7月份的某一天,一个人怀着激动的心情驱车前往虚心谷,想象着与谦益伙伴交谈的场景,以及如果要加入谦益团队又会是怎样的生活场景……

一到虚心谷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夏令营,李明攀正坐在竹亭与他人交谈,虽然第一次见真人,但一点都不感觉陌生,李明攀和照片里一模一样,比较亲切热情……呆了一会儿,又见到了当时在虚心谷做小二的范学海,海哥问起春晖此行的目的和安排,并告知客房已满,只能下山住宿,春晖激动的心有些许失落……在山上转了半个小时,春晖还是决定暂时返回武汉,“加入谦益还是再等等吧…..”.

与谦益的第三次亲密接触,在2017年农友会。看到谦益在武汉举办农友会消息,春晖马上报了名,农友会上李明攀真切的分享了谦益的发展历程,也有很多新农人分享了自己的真实感受,春晖的心终于坚定起来,找到了强烈的志趣相投的感受,毅然决定放下眼前的生意——加入谦益团队。

2017年10月,春晖联系上了罗姐,表明了自己的心迹,“没做过农业,也没什么特长,但就是想加入,哪里缺人我就去哪里,行就干下去,不行可以随时开除……”2018年正月初八,春晖正式加入谦益。

四.  “干长根 湿长芽”农业门道真不少

○ 两个小伙伴田间逗趣

刚到谦益春晖就闹了一个笑话,有小伙伴说谦益一年只发一次工资,他信了,当月收到工资时才知道被戏弄了。

2018年3月,谦益扩建了黄梅大庙基地,种植人手紧缺,春晖和李陈鹏两个种植新手跟着两位技术顾问奔赴大庙。拿起锄头才知道种地不是个容易活,选秧田、浸种、催芽、耕田、播种、管水、除草等等,每个环节都不是脑海里想的那么容易。

春晖和李陈鹏每天都会对顾问们讲的和做的进行总结和复盘,稻田翻耕几次合理、浸种催芽时间如何把控、播种分厢间距要多宽、秧田水位怎样保持……每一项操作都要反复琢磨,多次实践,一点点修正后才能做到更佳,自己掌握后再指导零工们作业。

谷子浸种催芽和秧盘播种那段时间春晖特别费心,浸种时间和催芽温度很关键,关系到种子的发芽率。

种子发芽播到秧盘后管水是关键,“干长根,湿长芽”,秧田的水位要根据天气经常变动,谷种刚播撒下去的时候要促进长根,秧盘不能淹,又不能干,扎根两天后要长芽,水又要稍满些,每天上午9、10点钟气温上升开始秧田加水,让水平厢面,促进长芽,到了下午3、4点钟气温下降开始排水,保持秧盘干燥,利于长根……

还有菜籽饼肥的使用,普通大田里直接撒未发酵的菜籽饼即可,但用在秧田的菜籽饼肥,必须发酵,而且用量要均匀适量,多则烧芽,少则不足……都是细节,不做不知道。

积累了四个多月的经验,春晖在公司安排下奔赴江西,成为婺源基地负责人。

五.  用数据降低种植成本

○ 很快学会开插秧机○ 老司机也有翻车的时候

刚到婺源,村民们没一个看好春晖,大家都觉得一个大学生回农村种田,不靠谱!肯定只是体验新鲜感,干不长的。

理解村民的想法,春晖说,“这种情况争辩没有用,做给他们看就好,每天和乡亲们吃住在一起,干活在一起,时间久了自然就认可你了,让乡亲们看到我们并不差,就信服了,人都是有同理心的。”

自然农法种植成本高,光人工除草一项,成本就是常规种植的10倍左右,为了降低成本,实现让更多的人吃得起安心食粮的目标,春晖和伙伴们开始分析记录用工数据,逐步总结出一套合理节省成本的方法。

比如同时播撒600斤种子,10个零工可以干得很轻松,7个人有点吃力,8个人刚好差不多,这个就要在实践中多观察、总结,计算出各个环节的最佳人员“功效比”。婺源基地每个种植环节,都少不了这样的总结、计算。

六.  多拉家常有叫必应

○ 和婺源当地乡亲打成一片

春晖很受当地村民欢迎,问有何诀窍,春晖说:“多拉家常,有叫必应。”

农村是个人情化的社会,和当地乡亲们相处,不能孤冷。每次有村民叫春晖,春晖一定会马上回应,听不懂当地方言也没关系,实诚说出来“没听懂”,让对方说慢点……能平和交谈,村民就不觉得你难以相处。

每当天热农忙时,送水送饭送西瓜,偶尔拉拉家常,看到村民累了招呼休息一下,时间一长,和村民的关系就亲近了。

那年中秋节,帮忙管水的俞师傅得知春晖中秋节不能回家,便邀请他上家吃饭,本来已经推辞不去的,中秋节当天于师傅还是特地过来了,说:“儿子儿媳今天都回来,菜多吃不完,加你一个,热闹。”

七.  何惧“遗憾”

○ 2020年,春晖爱人秀英也加入了谦益。

○ 一起飞。

家人对于春晖选择农业,是反对的,有家庭又有小孩子,却要常驻异地难以相聚,有埋怨、不解。但家人也尊重春晖的选择,一个从小没吃什么苦的年轻人能够坚持农业生产,除了真心喜欢没有别的理由。

在19年年末的公司分享会上,春晖聊到了家人和孩子,不自觉地流泪了……遗憾,一直在,当初答应家人半个月回一次家,从未实现……

也许这世上有些遗憾可以表达,有些遗憾永远扎在我们心底,被带往墓地。

人生是什么呢?是许多美好的体验,也是很多遗憾的累积,我们离去的那一天,掩埋我们的也许并非三尺黄土,而是“遗憾之塔”轰然倒塌的泥沙,如果“遗憾”是必然,我们又何惧“遗憾”?

90后的春晖,谦益的又一个新农人。